芝麻灰的平衡溫度。芝麻灰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天然石材之一,它不僅顏色雅致,而且質地堅硬,后期養護工作也很簡單,因此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芝麻灰的平衡溫度。
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根據鈉長石組分在斜長石和堿性長石之間的分配(Stormer 1 H75)來確定二長石地質溫度計對淺成花崗質巖石的應用。把兩種長石基本上當作二元溶體看待,并應用二元長石溶體的現代熱力學資料,這樣就有可能導出共存長石中鈉長石含量與溫度和壓力關系的分析式。前面并已得出了鑒定曲線(見圖3),該曲線與可利用的三元長石的實驗資料及火山巖的長石資料十分一致(Stormer 1975)。結合細致的巖相學解釋,該地質溫度計在中變質帶花崗巖芝麻灰 (Whitney等1975)及麻粒巖相變質巖 (Stormer和Whitney, 1975)也得到T一致而有用的資料。
1.分析程序 在電子探針上,使用波長色散晶體祈諾儀,對Na, K和Ca進行分析,確定了全部樣品共存長石中的鈉長石克分子數。又用能量散射x射線光譜測定了所有的主要元素。有少量鋇出現,但鋇的含量不足以影響目前資料的使用。使用了15KV激發電位,樣品電源調整到使純鈉長石標準中的鈉在兩分鐘內不揮發時止。一個樣品的每次分析值都以五次20秒計數的最低平均數來表示。用所分析的天然長石作標準,基體效應減小到最低限度,仍然用Albee和Ray (1970)所列的校正因子修正了全部部分分析結果。
測定深成巖樣品中微紋長石的平均組分,還存在一個分析的問題。選擇了條紋細而均勻分布的顆粒。然而電子束散焦到大約30微米的寬束。用寬束方法對大部分帶均勻標準樣的不均勻物質進行了分析可能產生來自基體效應的誤差。但是在堿性長石的條紋葉片中這些效應在每個相中以及在標準樣中都將是相似的,因此誤差應是很少的。從包括一部分顆粒的相鄰區域獲得的20秒計數點共進行了大約20-25次之多。這些值的平均值代表了整個區域的分析結果。分析時注意到避開顆粒的極邊緣部分,因為這部分鈉長石已明顯在出溶時從顆粒邊緣丟失。斜長石包體和交代作用產生的NaAISisO,斑塊也避開了。所得到的NaAISi3O‘的克分子數。示于圖3,其代表性的分析數據列干表4,
2.結果解釋 要得出現時的鈉長石分配模式,就需要估算平衡時圍壓。由于侵入環境是淺成的,認為僅幾公里深,因而采用了1000巴的壓力。
這種假定的壓力,對本區侵入巖是合適的,但對火山巖中長石斑晶平衡時的壓力還不清楚。在1000巴圍壓條件下,火山型石英正長巖中長石的形成溫度大約為10000C。這些值與根據鐵一認氧化物所得到的溫度(表5)是十分一致的。如果將假定的壓力升高,則溫度的估計值也將增加,大約為200C/千巴。因此,長石斑晶必定在十分低的壓力下達到平衡,否則,它們會產生十分高的溫度。幾個堿性長石顆粒具有含鈉較低的邊,于是得到了較低的溫度(約8100C)。這些邊可能在流體結晶時形成或者可能代表在后來的事件中從顆粒邊緣失去了一些鈉。
奧爾巴尼石英正長巖中的長石表明了一個更加復雜的冷凝歷史,斜長石具明顯的正環帶,由核心到邊緣,其牌號由An4。到A nzo 0堿性長石沒有明顯的環帶,但條紋長石的出溶作用可能掩飾了微小的初期變化。在堿性長石內的自形斜長石包體表明兩種共存長石貫穿了大部分結晶過程。假定圍壓為100。巴,則所得到的平衡溫度范圍,從長石核心的10000C到邊緣的7000C左右。所得最低結晶溫度同鐵一欽氧化物資料十分一致(表5),相當于所予計的這種物質的固相線溫度。不過,長石所記錄的結晶歷史似乎要比氧化物相廣泛得多。顯然,在結晶過程中,氧化獷物重新it到了平衡而長石卻沒有。
康威花崗巖芝麻灰樣品中的長石環帶不太明顯,而斜長石成分大約為An。左右。根據不同的礦物對計算了溫度,假定圍壓為100。巴則溫度為6500-7000C。這些值與鐵一欽氧化物資料 (表5)又是一致的,并表明大多數長石的結晶作用發生在一個很小的溫度間隔內。
由此可見,芝麻灰的市場越來越廣闊,隨著科技的進步于發展,芝麻灰將會被挖掘出更多的性能來造福人類。